方言与歌谣(音频)丨刘若书:陕北民歌欣赏
图:子侯(赵玉海)
固定布局
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
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
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
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
说起陕北民歌,大家并不陌生。近年来,众多演唱陕北民歌的艺人活跃在各个舞台上,为大家带来许多精彩的陕北民歌表演,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王二妮、阿宝。通过他们的歌声,更多的人知道了并喜欢上了陕北民歌。
在欣赏歌曲之前,小编先简单介绍一下陕北民歌。
陕北民歌通常可分为:劳动号子、信天游、小调这三类。劳动号子主要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与劳动节奏相配合的民歌,反映出劳动人民的劳动状况和精神面貌;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,歌词内容多使用比兴手法,通过比兴来寄托创作人、演唱者的内心情感;小调也称小曲,结构形式比较规整,曲调委婉流畅。
陕北民歌在歌词创作上有很多特点,例如借用衬字(如歌词中经常使用“那个”“呦”等字)、使用叠音(如兰花花中的“青线线”“蓝线线”)、句尾押韵(如东方红中的“红”和“东”)等等。
陕北民歌在演唱方法上,多使用中国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所用的“咬字”的方法。“咬字”分为三个部分:出声、引长、归韵。出声就是要将声母咬准;引长就是韵腹要延长;归韵就是韵尾的音要发清楚。在发音上,陕北方言中前后鼻音不分,几乎所有的前鼻音字都读成后鼻音(如《兰花花》中将“人(ren)”读作“reng”)。这样的唱法及发音方式,充分展现了陕北方言的特点。
接下来,小编就为大家几首好听的陕北民歌,让大家感受一下陕北民歌的魅力。
《东方红》
1970年4月24日,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发射成功,将这首歌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。直到现在,仍然被人们吟唱。其实,这是一首信天游。起先是陕北农民李有源采用陕北民歌“骑白马”曲调,填词写成的一首长达十段的民歌,后由作曲家李涣之改编写成的。
整首歌一共四段,采用比兴手法,借助东方升起的太阳,来抒发人们的情感:前三段歌颂、赞扬了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,表达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。第四段与第一段相同,再次歌颂了毛主席。歌词押韵、用词朴素,旋律简单好记,唱起来朗朗上口。
《东方红》歌词
东方红,太阳升,中国出了个毛泽东。
他为人民谋幸福,呼儿嗨哟,他是人民大救星。
他为人民谋幸福,呼儿嗨哟,他是人民大救星。
毛主席,爱人民,他是我们的带路人。
为了建设新中国,呼儿嗨哟,领导我们向前进。
为了建设新中国,呼儿嗨哟,领导我们向前进。
共产党 ,像太阳,照到哪里哪里亮。
哪里有了共产党,呼儿嗨哟,哪里人民得解放。
哪里有了共产党,呼儿嗨哟,哪里人民得解放。
东方红,太阳升,中国出了个毛泽东。
他为人民谋幸福,呼儿嗨哟,他是人民大救星。
他为人民谋幸福,呼儿嗨哟,他是人民大救星,大救星。
《兰花花》
《兰花花》的属于信天游中的山歌一类。这首歌讲述了女主人公兰花花的爱情故事,塑造了兰花花这么一个反对封建礼教、敢爱敢恨的新女性的形象。整首歌由八段组成,前两段叙述了兰花花的出身及她的美貌。中间四段以兰花花的视角讲述了她被迫嫁进周家的过程,表达了她想要逃走的想法。逃跑这段,曲调一改前期的婉转悠长,变得铿锵有力,表达出女主人公反抗封建婚姻的精神。而最后两段则表达出兰花花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与追求。
《兰花花》的歌词也使用了很多方言词。比如“猴老子”在普通话中指最小的儿子,“在一搭”在普通话中就是“在一起”的意思。
《兰花花》歌词
青线线(那个)蓝线线,蓝格英英(的)彩,
生下一个兰花花,实实的爱死人。
五谷里(那个)田苗子,数上高粱高,
一十三省的女儿(呦),就数(那个)兰花花好。
正月里(那个)那个说媒,二月里订,
三月里交大钱,四月里迎。
三班子(那个)吹来,两班子打,
撇下我的情哥哥,抬进了周家。
兰花花我下轿来,东望西照,
照见周家的猴老子,好像一座坟。
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,
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。
手提上(那个)羊肉怀里揣上糕,
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。
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,
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。
《黄河船夫曲》
(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)
《黄河船夫曲》是一首劳动号子,由黄河船夫李思命所作。这首歌曲主要分为两个部分,上半部分是提问,下半部分是回答。提问部分的“几十几”和回答部分的“九十九”相对应,语言质朴,虽然整首歌只有短短几句,却唱出了黄河船夫的豪迈、粗狂。歌词“九十九道湾”,则突显出黄河的磅礴气势和艰险。
《黄河船夫曲》歌词
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?
几十几道湾上有几十几只船哎?
几十几只船上有几十几根杆哎?
几十几个艄公哟嗬来把船儿搬?
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!
九十九道湾上有九十九只船哎!
九十九只船上有九十九根杆哎!
九十九个艄公哟嗬来把船儿搬。
以上推荐的这三首陕北民歌,都是比较常见的。然而陕北民歌还有很多民间流传、未被收集整理出版的民歌还有很多,都值得我们去寻找,去收录,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、传播陕北民歌文化。
参考文献
孙磊 陕北民歌《兰花花》赏析
杨婷 方言在陕北民歌演唱中的作用与意义
撰文:刘若书
图源:网 络
审读:王晓珊
责编:老 甘
投稿邮箱:jnufyzx@163.com
往期精彩
长按图片,关注“语言资源快讯”